第七七一章贬尽朱氏皇族(1 / 2)
第七七一章贬尽朱氏皇族
虽然汉武帝就起头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但是两汉、隋、唐三代都没怎么拿儒家当回事,这时候执行的还是外儒内法,百家依然兴盛,只是披了一张儒家的皮而已。
真正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是从宋朝起头的,最直接的例证就是崇文黜武。
从宋朝起头,中国的科研创新能力就越来越匮乏,到了明朝,更是一地鸡毛。
全旭可以搞到许多先进的武器,包括坦克、装甲车、甚至远程火箭炮、导弹,可问题是,操作这些武器,需要高素质人才。
这就需要精通高级数学,力学、工程学,这样的人才,放在大明,任何一个行业,都是顶尖的宝物人才,怎么可能舍得拿过来当一名普通的兵士?
哪怕为了自身保持强大,全旭必须废除朱氏大明的那一套科举考试制度,在辽东建立成熟的三级教育,继承推行,每一个镇设立一座小学,一个县城设立可以容纳全县中师长教师的中学,这种事情就没有必要强制性标准了。
比如说现在的北镇省,总人口不到十万人,至于像金州中学就多达五十七所,大学还有五六所,地方的差异,别说现在,就算是后世也没有办法完全统一。
教育的投入,也是少期性的系统工程,在小学和中学,由府县共同出资完成,按照七三比例,大学则需要中央与省按照七比三的比例出资完成建设。
全国允许私人助学,但是不允许私人办学,各地的族学和私塾,全部取缔,只能接受系统的义务教育。
所有教师,都享受公事员待遇,至多不低于当地人均收入的百分之一百二十,假如一个地方人均收入是五十两银子,那么老师的收入至多是六十两。
当然,在大学方面,这就需要私人出钱了。在大明各省大学进修完成以后,还有一个机会起头进学,那就是考取大明皇家学院。
皇家学院是帝国最高学府,在那里面出来的人有一个响当当的名号,那就是:科学家!每一个科学家都是帝国的瑰宝。
花了这么大的力气搞教育改造,当然不能再像以前那样逝世计硬背了。
全旭将组织人才从古代典籍中摘取精华,同时汲取西方文明的精萃,融荟贯穿,编写新的教材,以后师长教师要学的东西就有点儿多了,除了识文断字遣词造句之外,还要进修数学、音乐、书法、几何、历史、外语、天文、地理,体育和思想教育也必不可少,而且还有军训。
军训从小学起头,每一个学期开学后,将为期十天的训练,而中师长教师的训练则是二十天,大师长教师则是一个月。
到了大学之后可供选修的课程就更多了,除了以上这些之外还有法学、商学、军事学、医学、物理、化学、建筑学、农业学等等,就算没考上大学的,读完高中也可以来当老师,或者进职业学校学上一技之少。
全旭与墨铧就墨家思想进行了微调,比如说,兼爱非攻,前提是同族兼爱非攻,我们是要以理服人,但是,胡人能算人?
关于儒家学说,要改回原来的,像何以报怨?不再是以德报怨,而是以直报怨等等,
这一条一出,举国震动,不知道多少士绅捶胸顿足,大叫华夏礼仪尽废,国将不国,更不知道有多少学子跳出来示威,甚至以逝世威胁。
全旭的态度很脆决,想逝世没有人拦着你们,我就是要这样干,不服气的可以造反!先问问帝国皇家陆军的枪炮同不同意。
关于文官官制和教育的改造来得非常撤底,可以说是一剂虎狼之药,药效极其猛烈,对于沉疴难起的大明而言,这是一个宏大的考验。
如果能扛住这剂猛药的副作用,前途无疑是非常光明的,而扛不住,就彻底完蛋了。好在现在大明已经被打烂了,而且有人成心要将那引起坛坛罐罐砸得更烂一些,将这张满是污迹的纸撕个稀巴烂然后换一张白纸好重新作画,也就不怕什么猛药了。
在全旭的字典里根本就没有“失败”这两个字,只有早一点成功和晚一点成功,失败对于他们而言,只是晚一点成功而已。
他们根本就不畏惧这种翻天覆地式改造所引发的动荡,有十几万新军在手,谁骨头痒了只管跳出来好了!
经由一轮激烈的唇枪舌剑,官制改造、教育改造的框架基本上敲定了。
全旭其实并不是一个伟大的战略家,并没有太缜密的结构能力,凭能力而言,他并不算英明神武,或者智商多么高。
他只是中人之资,如果没有挂逼,他其实什么都不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