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零一章:血战白鹿山(一)(1 / 1)
姜瓖猛地咽回要说的话,他也清楚,要是全军将士知道他们辛辛苦苦赶来增援的新乡城,已经被清军攻破,守军也被清军没落,岂不是军心大乱,明日早上会有许多将士失来怀疑,进而自行散来。
聆敬阳忙和李如风下令:“快,来把在山下聚拢的残兵,引向到白鹿山以北,作为后备部队,另外告诉诸位将士,高杰援兵在来的路上,以此提升我军士气。”
李如风也意识到军心和士气,连忙来山下引领残兵,不让一个残兵进入到白鹿山中,把新乡城被攻破消息传出来。
他刚刚来到山下,就看到姜瑄和牛光天还有数百残兵败将,在骑兵军团将士热心引领下,往白鹿山主山走来,他用力一捧臭脚股,战马带着他冲到残兵面前。
“姜总兵,牛指挥,还请二位莫要进入山中。”
姜瑄和牛光天以前都是大同府明军,这一路上一边逃命,一边叙旧,碰到骑兵军团骑兵后,知道聆敬阳和姜瑄就在白鹿山,心中满是欢喜,恨不得飞到山中和大部队汇合。
可听到李如风这么一说,两人傻愣愣的看着彼此,不清楚他们可是历尽千辛万苦,才从新乡城捡返来一条命,怎么到了白鹿山,却又不让他们和大部队汇合呢?
尤其是姜瑄,和李如风是铁哥们,却被铁哥们一席话说的心里有些拔凉。
李如风又说道:“聆都督有令,尔等为预备役部队,在白鹿山北侧待命,快和我一起来。”
牛光天比姜瑄经验丰富,很快就清楚聆敬阳用意,在姜瑄耳边轻轻说起新乡城失陷,会给明军带来惊恐,此时回到山中,只会导致全军士气崩溃。
来白鹿山北侧为预备军队,反而是一个非常不错的选择,还能够聚拢部分兵马,支援白鹿山作战。
姜瑄不停地点头,和李如风抱拳说道:“我这就带兵来北侧。”
李如
(本章未完,请翻页)
风和他也点点头,带着数百从新乡城撤返来的散兵游勇来白鹿山北侧休整,而天亮后没有撤返来的新乡城明军,不是被杀逝世,就是扯到其他地方来,几乎没有再返来的可能性.
清军精锐斥候再一次在白鹿山山下出没,这一次不是受八旗,而是清军精锐中的精锐白甲兵,数十人来到白鹿山下,扔下一串人头,就扯着马绳,又撤返来。
这是多铎使用的攻心计,昨晚有许多明军溃兵,被多铎的部队杀逝世,多铎让部下把明军将士脑袋砍下来,然后让白甲兵提着脑袋到白鹿山山下。
把脑袋扔在山下,用明语喊话,新乡城已被大清攻破,守军尽逝世,白鹿山明军识相,可弃明投清,免逝世即可为大清攻山西前锋军,世世代代享大清俸禄。
清军觉得有新县城溃兵撤到白鹿山中,守军脆守的怀疑会受到震撼,又扔下这么多人头,攻心术一定会有用果,可昨晚聆敬阳下令把溃兵都引到白鹿山北侧为预备部队。
此时的白鹿山守军还不知道新乡城被攻下,见清军扔下些人头,就鄙人面骂骂咧咧,许多明军扯开嗓门,大骂清军是野猪皮。
两军起头一场骂战,清军战术没有起作用,多铎气得牙痒痒,下令各部兵马向着白鹿山逼近,准备全歼白鹿山明军。
清军进守势头很猛,多尔衮在不久后也率领援军赶来,清军抵达白鹿山后,首先布置炮兵阵地,布置炮兵阵地以后,向着白鹿山就是一顿轰,明军在山中早就做好防备,清军火炮并没有带来多少伤害,反倒是浪费不少炮弹。
围攻白鹿山清军中,有一只小部队,全军有五千余人,其中有八旗兵五百余人,绿营兵五千余人,辨别在佐领和总兵率领下,向着白鹿山后山奔来。
他们的任务是切断明军撤退道路,合营主力部队全军明军,冷如铁也在这支军队中,还是做为前锋军,向着白鹿山北侧进步,一路上杀来,杀逝世数十个明军溃兵,
(本章未完,请翻页)
冷如铁没有亲自杀逝世明军兵士,却眼睁睁看着部下杀得兴起,看着绿营兵脑袋上面的金钱鼠尾辫子残杀明军,冷如铁心如刀割。
绿营兵来到白鹿山北侧,全军就地潜伏,等待清军创议总攻击溃白鹿山明军,然后在这里堵住明军退路。
绿营兵总兵汪竖,正伴着八旗兵佐领哈图里,哈图里瞧不起汪竖,可又要依托汪竖麾下的绿营兵,捏着鼻子忍受汪竖的马屁。
在白鹿山北侧另一片隐秘地带,潜伏着一千多明军,他们在牛光天,姜瑄两人率领下积极备战。
每一个明军将士都被新乡城惨败耿耿于怀,恨不得现在就冲过来打垮眼前的清军,姜瑄和牛光天说道:“牛指挥使,咱们就这么点兵马,怎么打啊?”
“来,赶紧返来,把咱们在太原府的兵马都带过来,和这群狗杂种拼了。”
牛光天让姜瑄骑上快马,回到太原府,还有潞安州等地,把当地的守备部队和青壮全部征召入伍,作为援军在两军交战之际杀入战场,一战定乾坤。
姜瑄本想让牛光天来,后来想想自己在太原府和辽州,沁州等地比牛光天号召力大,也就没有多说,带上亲兵,骑上快马往辽州奔来,姜瑄走后,牛光天带着部队继承保持沉默和潜伏,等待白鹿山大战的爆发。
白鹿山山糜下,清军起头结营,数百座军营拔地而起,密密丛丛清军军营把白鹿山围的水泄不通。
在山中的明军将士也不怵,聆敬阳和姜瓖不仅带来数万部队,还有三个月粮草,可以和清军打上一场持久战,最让聆敬阳赶到欣慰的是高杰部队就在附近。
只要高杰还有一点良心,他就不会任由清军围攻白鹿山,有高杰部队在外围牵制,清军也不敢全力进攻白鹿山。
聆敬阳也可以趁此机会,锻炼预备军团战斗力,等到全军将士愈发成熟,再择一良机,一举击溃正面清军。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