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22 给高原五国挖坑(2 / 2)
毕竟拾失国土可是要被钉在羞耻柱上的。
而且真觉得签了息兵协议就老老实实不打仗了?不可能,双方之间的痛恨太深了,不是靠一张纸就能约束的了的。
双方之间的小摩擦只会越来越频繁,而不会因为一纸协议就消失。
就算他们想消停,大唐也会想办法让他们乱起来。
总之,在李世民眼里高原对他争霸天下的威胁性,远比高句丽、突厥等国更甚。
高句丽、突厥等国虽然强大,可他们都生活在正常海拔地区,大唐有办法对付。
高原这是真纯纯的天险,别无他法。
关键是高原就处在大唐通往西域的河西走廊一侧,一旦被切断就意味着要失来整个西域。
这是大唐绝对无法接受的事情。
所以高原保持杂沓,双方相互牵制才是最好的。
只是让陈景恪没想到的是,在事情结束之后禄东赞竟然借着上香的契机来拜见他,态度还非常的诚恳。
这让他很好奇,就决定见一面。
且对于这个前世娶走大唐公主的传奇人物,他也的确很好奇。
不过出于安全斟酌,他把养天禄带在了身边。
双方碰头自然就是一番热暄。
陈景恪道:“听说小论在在谈判时力压吐谷浑、象雄等国使节团,保住了吐蕃的利益。”
“京中都在盛传此事,连圣人都赞美你乃人杰,昔日一见才知传言非虚。”
禄东赞操着有些怪异的官话说道:“陈真人谬赞了,不过是戮力而为罢了。”
“我此行的真正目的乃是求娶大唐公主,使两家永结同好,只是现在看来这个目的难以实现了。”
陈景恪笑道:“大唐的公主可没那么好娶,我说的难听一点,你吐蕃有什么资格和大唐称兄道弟?”
“韩非子言:国小而不处卑,力少而不畏强,无礼而侮大邻,贪愎而拙交者,可亡也。”
“这就是大唐对吐蕃的印象,你说在这种情况下,怎么可能会把公主嫁给你们?”
禄东赞没想到他竟然如此不客气,眼中闪过一丝愠怒。但形势比人强,他也不敢和陈景恪翻脸。
非但不能翻脸,还要恭维紫霄观的地位,吹捧孙思邈和陈景恪的成就等等。
伸手不打笑脸人,陈景恪也没有再说什么难听话,还夸了几句松赞干布和禄东赞两人的才干。
如此话题才算是进行了下来。
这一聊,着实这让陈景恪惊住有了。
一起头他还觉得禄东赞就是想借此拉近距离,可越聊就越惊讶。
禄东赞不但对佛学的研讨非常深,对儒家和道家也很有研讨,问的许多问题都很有深度,角度也很出人意料。
错非陈景恪是穿越者,这几年有一直在苦学儒释道法等家的学问,否则还真被给问住了。
事实上禄东赞也同样很吃惊,十四五岁的少年,竟然有如此高深的见识。
徒弟尚且如此,做师傅的学问那要深厚到什么程度来了。
而且孙思邈不只是做学问,他还是医圣。
一个人在两个不同的方向做到极致,实在让人不得不心生敬畏。
果然不愧是天朝上国,人杰地灵啊。
其实禄东赞对儒道两家的研讨,也就是这几年的事情。
随着大唐对吐谷浑、白兰、东女等国的文化渗入,许多书籍也流传到了吐蕃,禄东赞就利用身份优势收集相关的书籍潜心研讨。
新的知识系统带给他许多灵感,解答了之前的许多疑惑。
只是流传过来的书籍不全,也没有人引导,在解决部分问题的同时还带给他更多的疑惑。
这次出使大唐他就买了许多书籍准备带返来好好研讨,现在有机会向陈景恪这样的名流请教,自然不会放过。
接连好几天,他得空都会过来请教。
而陈景恪也没有藏私,不但帮他解答各类问题,甚至还给他推荐好几本不错的书籍。
有人或许会说,这不是资敌吗?
前世倭国就是通过进修中国变强,后面忘恩负义反噬中国,还有棒子和猴子也一样。
这里大家的思维就出现了一个误区,首先真正资敌的不是思想方面的书籍,而是工匠和各类生产技艺。
其次,文化渗入并没有错,错的是没有后续的动作。
前世中国历朝历代只是被动的用文化渗入周边各个国家,没有想过进一步同化他们。
然后就是没有防备技艺流失,甚至还主动把一些技艺送给人家,最后才引起的反噬。
这一世的大唐不一样,文化渗入只是第一步。
先让你们启认大唐是你们的宗主国,让你们使用大唐的笔墨、语言、钱币等等。
然后通过各类方法同化你们,最终实现民族大融合。从此大家在不分彼此,都是华夏文明的一份子,都是唐人。
对四夷藩属用的都是这种方法,象雄和吐蕃虽然对大唐文化不感冒,可事实上他们依然在被动接受着。
很简单的道理,大唐太强了,强到了许多人忍不住主动来了解。
而只要他们愿意来了解,就必然会受到影响。
这种影响逐渐加深,总有一天会从高层扭转他们的思想。
现在陈景恪教给禄东赞的东西,原本就是大唐将来想要做的,并不是什么资敌。
而且他传授的都是文化方面的东西,不涉及任何技艺。
还有一点,吐蕃是佛教国家,从上到下接受的都是佛教教育。
禄东赞从大唐学来的知识很杂,儒释道都有。
他作为次相是能影响到吐蕃高层,少此以往甚至能造成吐蕃高层思想上的团结。
总而言之一句话,当你强的时候,除了白给之外,任何计谋都能对弱小的势力造成打击。
当你弱小的时候,看似白给的赞助极可能就是致命的蜜糖。
很快又到了元日,今年的元日大朝会比来年更加的热闹。
其中有一个原因就是火车带来的,在鸿胪寺有意的引导下,每一个势力的使节团都来参观了火车,甚至还组织他们乘坐了一下。
结果自不用多说,诸国使节团对大唐更加的恭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