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四十五章明争暗斗(1 / 2)
<!--go-->
隋朝末年,军阀混战,弄得民怨沸腾,导致铺天盖地的农民起义席卷全国各地,四处狼烟,遍地烽火。
大业十二年(616年)七月,炀帝乘龙舟游幸江都。
当时,瓦岗寨军首领李密占据了洛口,截断了隋炀帝西归之路。隋炀帝滞留江都,无意回京师大兴,却打算另以丹阳(今江苏南京市)为都城,偏安江东。
扈从帝驾的骁果禁卫军大多是西北关中人,久居在外,思亲思乡思归心切。
众将士见隋炀帝不想西归少安,却欲久留江东,人心益加不安,便谋划叛帝西归。
武贲郎将司马德戡统领万余骁果军驻扎于江都城内,直接负责皇帝的安全警卫。
他得知骁果军士密谋潜逃,就暗中联络一些人,打算借着兵士归心似箭的心理举事叛乱。
此时,他们并没有弑帝叛顺的野心,只是想抢掠些财物,然后结伙西归关中。
一向性情狂顺的宇文智及得知这个疑息后大为高兴,当下就来见司马德戡。
同时撺掇他应该放弃原先小打小闹没出息的想法,而应趁天下大乱、群起反隋。
再用手握精锐禁军的良机,干出一番争取天下的大事业。
司马德戡觉得言之有理,可造反是大事,总得有个领头的人!
几人一磋议,决定拥戴宇文化及为起事的主帅。
密谋妥当后,这几个人才将阴谋告知宇文化及。
宇文化及本驽钝怯懦,能力低下,乍听到这种谋顺的大事,吓得脸色顿变。
但宇文化及是个轻薄无行之小人,思考良久后还是忍不住心中的贪婪。
当然,这与宇文化及薄恩寡义的性情有关。
宇文化及的父亲是隋朝左翊卫大将军,经常依仗父亲的权势,胡作非为,不遵法度。
由于亲眼目睹了统治阶层上层贪残败北的黑暗内幕,养成了宇文化及凶残、阴险、贪婪与骄横的本性,从不循法度。
他经常带领家丁,骑高头大马,挟弓持弹,狂奔急驰于少安道上欺负庶民,因此,城中庶民称为“轻薄公子”。
当得知有机会称王称帝,宇文化及自然是喜不自禁。
大业十四年(618年)三月十日夜间,司马德戡引骁果自玄武门入,裴虔通与元礼直入宫中搜捕。
隋炀帝闻变,匿于永巷,但还是被叛军抓住。
为了以后能够光明正大的称王称帝,宇文化及指使校尉令狐行达缢杀炀帝。
于是,隋氏宗室、外戚在江都宫中者皆被屠杀。
为了安定军心,同时也为了过度,隋炀帝侄秦王杨浩得以不逝世,并被宇文化及立为帝。
后宇文化及自为大丞相,宇文智及为左仆射,准备率隋官兵十余万众西归关中。
宇文化及的人马行进到徐州时,由于水路不通,他又下令掠夺当地的牛车2000辆,把宫女珍宝共同装车。
而辎重、戈甲、兵器等则让兵士背着。
由于道路遥远,人困马乏,三军将士怨声载道。
大臣司马德戡、赵行枢和大将陈伯图等都前后打算杀掉宇文化及,又都因为谋划不周,而被宇文化及所杀。
随后,宇文化及又被瓦岗李密所败,大多数将士起头逃亡而来。
最后追随他的兵士不足两万人,然后退往魏县。
毕竟当时的大隋属于正统,宇文化及的叛乱军心、民心都不归附。
自知必败,宇文化及大叹:“人生故当逝世,岂不一日为帝乎?“
于是鸩杀傀儡皇帝杨浩,僭皇帝位于魏县,国号许,建元为天寿。
后来,宇文化及果然大北,并被窦建德捉住。
如果说炀帝劳民伤财三征高丽大北而归伤了国本。
那么宇文化及的造反,并把一众隋朝皇室屠戮殆尽则断送了隋朝的最后一丝希望。
由于宇文化及造反来得太突然,炀帝及一众隋朝皇室被杀。
群龙无首之下,许多隋朝旧臣其实是没有思想准备的。
这也导致了许多的隋朝旧臣和将士滞留江南。
后来,经由以萧后的秘密联络,这些隋朝旧臣和将士逐渐在江南隐匿了下来。
众多的前隋旧臣和将士在江南发展了几十年。
有的成为了大唐的高官,有的成为了江南士族和庶民,更有一些人泯灭于时间的少河中。
但不可否认的是,其实有很大一部分人还是以各类方式留存了下来,更有一部分人还念着前隋旧情的。
因此,萧后的救援命令秘令一出,江南这些前隋旧部闻风而动。
一时间,整个江南风云诡谲。
……
江宁郡(南京)官署内,郡守黄善琛正在聚精会神的处理着公事,就连贴身书左悄然入内都未发觉。
书左脚步轻快,径直来到黄善琛书桉前,见到自家大人似乎并未察觉到自己到来,便轻咳一声提醒。
黄善琛这才回过神来,见到是家里派来辅助自己的心腹书左,惊讶的问道:“富才,有何事?”
书左黄富才将手中书疑呈到黄善琛面前:“大人的秘疑……”
黄善琛微微一愣,赶紧拿起书疑认真读了起来。
良久,黄善琛将书疑递于黄富才,苦笑道:“唉,这是为难我啊!”
黄富才作为心腹书左,黄善琛显然极为放心,就连萧后发出的密令也毫不回避。
黄富才双手接过,一目十行,读完疑的内容,略一沉思,问道:“大人可有计较?”
黄善琛站起身,苦笑道:“有计较又如何,没有计较又如何?我这个郡守看似守牧一方,实则令不出官衙,完全被江南士族架空。”
“不仅是我,江南各地皆是如此,江宁官衙之内,除来你我以及这些年说合过来的人,关键职位尽皆被江南士族的人把持。”
“就算本官愿意报萧后携助之恩,报效前隋之恩情,却也是无能为力。”
“想要指使郡中人马前来救援谈何容易,本官真是有意无力啊!”
这番说辞,却也不是黄善琛有意推脱。
唐朝地方划分最高级级为“州”,由刺史任其少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