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二十五章:砂拉越王国投降(1 / 1)
1893年8月17日,弗利兰南部港口。
如果说此前弗利兰的秩序都可以用海不扬波来形容的话,那么从今天政府的一则通告起头,弗利兰各城市就起头进入警戒状态。
通告要求弗利兰所有城市立即进入警戒状态,所有公民和旅客禁止出城,城外人群也应在短时间内返回城市。
这一显眼的变化自然引起了许多人的猜想,但政府官员则以军队需要演习为由推脱。
同样引起警觉的还有弗利兰境内的几个土着势力。他们可不会和普通大众那样觉得这就是一次简单的军事演习,否则也没有必要暂时封闭所有的城市。
自从小威廉演讲时土着的那次全体叛乱失败起头,他们就知道迟早有一天会迎来弗利兰的报复和打击。
现在看来,这一刻终于是要到了,因此在弗利兰政府颁布了声明之后,几个土着势力也起头暗中联合沟通,并且增加部队的规模。
不过对于这些土着势力来说有一个坏消息,那就是他们为数不多的热武器已经在上次叛乱中全部损耗殆尽,而周围有能力提供给他们热武器的大英帝国和荷兰王国也绝对不会和他们私下联系。
在这样的情况之下,他们能够获得武器的渠道,也就只有周围的那些土着势力了。
但热武器这样对于土着来说十分先进的武器每一个土着势力都十分稀缺,哪怕他们愿意支出宏大的代价,获得的热武器数量也不是许多。
在这样的情况之下,哪怕这些土着势力仍然能组建一只数万甚至十多万的军队,但最终的结局看起来似乎也就只能像之前的叛乱一样,以非常压倒性的优势被剿灭。
虽然当时的大阅兵这些土着势力没有资格参加,但是从阅兵之后人群的反馈可以看出,弗利兰的军队战斗力绝对不弱。
在这样敌我实力差距悬殊的情况之下,各大土着势力的首领也清楚,如果各局势力之间不能再进行亲密无间的联合的话,那么所有人最后的结局就只能是沦亡。
库台苏丹国,登加龙。
这里是弗利兰第二大的土着势力,库台苏丹国的首都,也是建城已经拥有六百多年历史的城市。
今天,这座落后封闭的城市,迎来了几位身份非凡的贵客,辨别是布隆岸苏丹国苏丹,文来苏丹国苏丹,砂拉越王国国王,三发苏丹国苏丹。
这其中,除了砂拉越王国之外,其他的几个苏丹国包含库台苏丹国在内,全部都是已经成立上百年甚至上千年的国家。
但他们现在都面临非常严重的灭国危机,如果不能妥善解决这次危机的话,恐怕他们所在的国家也会跟着灰飞烟灭。
这其中砂拉越王国的身份比较非凡,这是一个脱身于文来苏丹国的新型王国,虽然其国民大部分都是当地土着,但其统治者却是地地道道的英国白人。
砂拉越王国的第一任国王詹姆士·布鲁克是一个普普通通的英国平民,在获得了父辈留给他的价值三万英镑的巨额遗产之后,选择组织人手在东南亚地区进行旅行和开拓。
一次在加里曼丹岛的开拓期间内,詹姆士·布鲁克赞助了当时的文来苏丹平定叛乱和暴动,从而被文来苏丹授予拉者的爵位,成为了文来苏丹国治下的一个酋少。
而拉者,则是东南亚附近一带对于领袖和酋少的称谓。
自此以后,詹姆士·布鲁克开启了在砂拉越地区的统治之路,创建了在当地鼎鼎有名的布鲁克王朝。
并且因为仰仗着英国公民的身份,詹姆士·布鲁克从英国获取了一些制式装备和武器,将砂拉越王国发展成为了当时除了英国和荷兰势力之外最强大的土着王国。
现任的砂拉越王国国王,正是詹姆士·布鲁克的侄子,查理斯·詹森·布鲁克。
“查理斯酋少,你还能从英国人那儿获得一些武器吗?如果没有那些先进的武器支持的话,这次的战争怎么看我们都没有胜算。”库台苏丹皱着眉头询问到。
“不,不。弗利兰的大公是女王陛下的亲外孙,大英帝国又怎么可能会为了我从而获咎威廉大公。呢?”砂拉越国王查理斯·詹森·布鲁克苦笑着摇摇头。
“那怎么办?其他的酋邦也不可能会给我们武器,没有英国人的赞助的话,难道我们真的只能坐着等待沦亡了吗?”文来苏丹愠怒的说到。
传启了上千年的国家毁灭在自己的手中,这是任何一个国家的统治者都不愿意见到的事情。
“我们的国家已经给我最后通碟了,虽然我是砂拉越的统治者,但我同样也是大英帝国的一员。面对着庞大的祖国,我没有勇气,也不会反抗祖国的命令。接下来的事情你们也只能靠自己了,我会命令我的手下和全体国民放弃抵抗,向弗利兰投降。”砂拉越国王查理斯·詹森·布鲁克语出惊人,说的正是这些酋少们最不愿意听到的消息。
虽然砂拉越国王查理斯·詹森·布鲁克是外国人,但因为和大英帝国比较亲近的关系,反而获得了一部分在这些酋少当中的话语权。
如果砂拉越国王查理斯·詹森·布鲁克决定向弗利兰投降的话,那么不仅代表着这些土着势力会失来唯一的热武器来源,同样也代表着弗利兰土着势力中战斗力最强的砂拉越王国直接放弃抵抗。
可不要鄙视布鲁克王朝对于砂拉越王国的统治力,虽然是从文来苏丹国团结出来的国家,但经由了布鲁克家族数十年的经营,这片土地的方方面面已经牢牢的被布鲁克家族所掌握。
只要砂拉越国王查理斯·詹森·布鲁克宣布投降,砂拉越王国绝对没有一个人有其他意见。
“查理斯酋少,真的不再试着反抗反抗吗?恐怕你这一投降,你叔叔辛辛苦苦创建的国家,也会跟着沦亡。”文来苏丹苦口婆心的劝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