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五 董卓跋扈施淫威 王允巧计除奸贼(2 / 2)
王允一到洛阳,就被何进紧急召见,并阐明意图。王允很感激何进救命之恩,满口答应。
何进掌权后,王允被辟为处置中郎。何进被杀,王允不得不迁任河南尹,暂时逃避张让的嚣张气焰。
董卓废掉少帝,献帝继位,王允被拜为太仆,不久迁任尚书令,并替代杨彪任司徒。
董卓从进驻洛阳到迁都少安过程中,废旧立新,毒杀太后,广植党羽,培养心腹,统收兵权,掌握朝廷,专横跋扈,残暴肆虐的行径,使王允敏锐地意识到,董卓将成为威胁东汉政权的最大隐患,必须铲除。
王允之所以隐忍不发,是接受了在政治争斗中遭受失败的教训,不得不转变斗争策略。他清楚地知道,董卓手中掌握有强大军事力量,党羽众多,而且董卓本人凶残狠毒,如果主动出击,只能是以卵击石。
于是,王允表面上一味听任,甚至顺从董卓,让他放松对自己的戒备,实际上却处心积虑,周密布置。
董卓进入洛阳后,为了站稳脚跟、扩局势力,极力说合朝中有影响的官员。王允不动声色,顺势归顺,尽量迎合。有时,王允不惜矫情曲意,偏违原则,来换取董卓的疑任。
董卓见王允不但具有才识,而且对自己忠心耿耿,毫无二心,便把王允当作自己心腹心腹,不生涓滴怀疑,无论朝政大小,都托付给王允处理。
王允借此时机,亲自主持一些恢复王室和发展社会经济的具体事务。杨勋是当时朝廷中正义之土,不畏强暴,一直脆持斗争,曾与皇甫嵩一起密谋诛杀董卓,后因董卓与皇甫嵩言和,感到自己势力弱小,只得作罢。
一次,董卓问王允:“不知谁最适合担负司隶校尉?”
王允不假思索地答复:“只有杨勋合适。”虽然明知董卓与杨勋之间矛盾很深,王允毅然推举了杨勋。
在与董卓表面敷衍的同时,王允暗中积极组织和筹备反董卓的斗争,首先与司隶校尉黄婉、尚书郑公业等人共同商量诛杀董卓的计策。
为了掌握武装力量,王允等人极力向皇上推荐、保举羌校尉杨瓒行使左将军权力;举荐执金吾士孙瑞担负南阳太守,令其借诛讨袁术为名,领兵出道武关,实则为多路夹击董卓作准备。
士孙瑞的动作引起了董卓怀疑,决定把士孙瑞留在都城。王允听说后,便顺从董卓意思,擢升士孙瑞为仆射。另外又擢升杨瓒为尚书,为最后反击董卓聚集力量。
初平二年(一九一年),董卓封王允为温侯,食邑五千户。
王允想拒绝,士孙瑞对他说:“大事没成功前,不能有涓滴破绽,董卓加官进爵,朝廷百官都瞻仰您的高贵品节,何乐而不为呢?不要因意气而误了大事!”王允一听有道理,便受命听封。
初平三年(一九二年)春,自然灾害严重,阴雨连下两个多月。王允和士孙瑞、杨瓒等人借登台祭祀乞神之机,紧急商量谋杀董卓的动作打算。
士孙瑞严肃地说:“自从来年岁末以来,太阳阴晦不照,淫雨连绵不停,这种暗无天日的日子应该有个尽头。现在时机基本成熟,如果不把握天机,先发制人,恐怕后患无穷啊!”
王允很赞同士孙瑞意见,决定伺机尽早动作,以图董卓。
可是,董卓爪牙密布,戒备森严,而且他本人力大无比,凶残狠毒,如果没有万全之策,一旦失手,后果难以设想。
王允提议,可以安插内应,里应外合,杀他个措手不及。于是便有了“王司徒巧使连环计”一段精彩故事:
王允说服府中歌技貂蝉,先许嫁给董卓义子吕布为妻,又送给董卓为婢女,美人计引诱二人垂涎,离间计使其反目成仇。
起初,吕布碍于自己是董卓义子,不便亲自下手。王允对吕布说:“你姓吕,奸贼姓董,父子只是名义上的,并非骨肉亲情,况且董卓现在已经是众叛亲离,你难道还认贼作父吗?你当他为父亲,平时他当儿子待你吗?”
吕布与董卓婢女貂蝉私通,怕董卓发现报复,于是便答应下来。
献帝大病初愈。董卓通知朝廷百官在未央殿集合庆贺,王允便把胸有成竹诛杀董卓的打算告诉给吕布,并委他作为内应。
这年四月二十三日清晨,董卓乘车前往未央殿参加庆贺会,吕布随从护卫。事前,吕布派同郡骑都尉李肃等人带领十多名心腹亲兵,穿上宫廷侍卫服装,潜伏在宫殿侧门两边。
当董卓车队行至北掖门外时,李肃等人持少戟冲出,将董卓刺下车来。
董卓朝服内穿铠甲,所以未伤及要害。“吕布何在?!”董卓疾呼。
这时候吕布不慌不忙地取出准备好的诏书,喊道:“有诏讨贼臣!”
直到此时,董卓才发现吕布背叛了自己,大骂吕布:“庸狗敢如是邪!”
吕布则率众人上前将董卓就地斩杀。
太师府主薄田景及仆人上前抱住董卓尸体,吕布又将他们杀逝世,余者皆不敢动。董卓九十岁老母、弟董旻、侄董璜及宗族老弱都在郿坞,均被诛杀,查抄二三万斤黄金、八九万斤白银、珠玉锦缎奇玩杂物堆积如山,不可胜数。
袁氏门生故吏把被董卓戕害袁氏棺木改殡到这里,并把董氏尸首敛聚到旁边焚烧,以示祭奠。
董卓躯体肥胖,尸体暴于市,膏油浸地,草被血染,守尸兵士黄昏时做成柱状灯芯插入尸体肚脐点燃,明如火炬,直到天明。后来,董卓故属部曲收灰烬装入棺木,葬于郿坞。
董卓被杀,朝廷上下一片欢腾,少安庶民奔走相庆。司徒王允赢得了铲除董卓斗争的胜利,受到庶民赞美,更得朝廷嘉奖,总览朝政。
王允获胜,便有些飘飘然起来,甚至居功自傲:“董卓这样不可一世大奸贼都逝世于我的手下,还有什么可惧怕的呢?”
每当群臣集会,王允很少像以前那样与大家推心置腹,共同商讨权宜之计,而是正襟危坐,面无和悦之色。渐渐的,群臣也不再像以前那样推许和拥护他了。
当朝文学家蔡邕曾是董卓旧臣,当与王允一起听到董卓被杀时,感到很突然,不禁脸色大变,不由自主地发出一声叹息。
王允勃然震怒,严峻指责:“董卓是国家罪人,诛杀少帝,残害忠臣,人神共愤,天地不容,罪行不可饶恕。汝身为重臣,世受皇恩,应该从大局斟酌,从国家动身,共同声讨国贼。不想却念及一点私人恩德,不但不倒戈相向,竟然还感到痛惜,这难道不是与董卓同一鼻孔出气吗?”
说完,便不容分辩,立即将蔡邕押至廷尉处问罪,待日处斩。正是:昔日拒卓险灭族,今天叹卓又遭殃。不知蔡邕这次能否保住性命,且看下回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