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二十四章 BCI技术和聚变技术的第一次交集(1 / 2)
在华物院告急地进行着惯性约束聚变装置最后测试的同时,另一边,帝都,一座白色的房子里,一场至关重要的集会也正在进行之中。
集会的议题与聚变有关,但又并不完全是技艺方面的议论,实际上,这些聚在集会室里的、整个国家战略最关键的执行者所议论的,是有关核聚变商用化运行成功之后,将会对整个世界带来的宏大打击。
每一次新能源的革命都不是小事,在上一次,硫硅电池技艺已经将传统的化石能源秩序打击得七零八落,现在之所以还有一口气吊着,大部分原因就是因为石油和化石燃料产品广阔的边缘产业、以及现代航空业对化石能源不可替代的需求。
当然,除此之外,各国官方有意掌握着化石能源淘汰的速度也是其中一個重要原因,谁也不愿意看到因为一次能源革命导致整个社会经济系统崩溃、甚至导致整个社会秩序崩溃。
石油产业所创造的产值和工作岗位超乎想象,一旦进入大规摸淘汰阶段,大批劳动力涌入市场之后,导致的必然是竞争的进一步加剧。
而那些在原有岗位上已经工作了一辈子的普通人,他们很难有能力再来适应新的工作岗位,也很难在失业后再维持原有的生活水平。
保证他们的基本生活水平并不困难,由于粮食增产技艺的大规模使用,“让人不要饿逝世”这个目标,已经基本上退到了华夏战略目标的边缘----它太简单了,短短三年不到的时间,在运用了基因增产技艺之后,整个华夏的粮食产量达到了历史上前所未有的高峰。
粮食贮备之充足,甚至于到了已经不需要对粮价进行额外管控的程度----它的价格已经稳定在了官方引导价格上,行政强制力保障了它不会继承下跌,不管市场供需关系如何变化,都是如此。
但,能活着、能不被饿逝世,绝对不是华夏人的唯一目标,要怎么活得更好,怎么维持住他们作为一个现代人、作为一个华夏人的有尊严的生活方式,这才是真正需要斟酌的东西。
“情况大家都已经清楚了,我们就不再过多阐明,现在直接进入议论环节。”
“议论的议题主要是两个,第一个,核聚变发电铺开之后,我们传统的电力企业应该何来何从。”
“第二个,在技艺大规模更新换代,传统工人无法适应核电技艺的情况下,工人们应该何来何从。”
“下面进入自由发言,谁先说?”
提问的是坐在最中间的中山装须眉,他的眼神扫过集会室,其中一名白发苍苍的老人立刻举手示意。
这名老人名叫胡双友,是国内著名的经济学、社会学家,他清了清嗓子,正打算从椅子上站起来,被中山装男人举手制止。
“您老就坐着说吧,今天人不多,坐着也能听得清。”
“不,我还是站着----这么重大的问题,起码态度上要先端正。”
胡双友执拗地站起身来,他一直是这样一个刻板的、老派的学者形象,其他人也清楚这一点,所以也并不再劝。
“我觉得,这两个问题其实都是一个问题,那就是,工人教育的问题。”
“产业转型、技艺改革、社会变革,这所有的问题,其实都要归结于同一个问题,那就是教育。”
“如果能够让我们的工人学会新的知识、掌握新的技艺,那么这一大批工人就不用失业,而是可以直接转入新的产业之中,成为新的可用劳动力。”
“这一点能够做到的话,那么我们今天所议论的所有问题,都将迎刃而解,当然,预期中的那些重大的社会问题,也就基本上不会出现了。”
听到胡双友的话,集会室中的所有人都点了点头,实际上,这是一个非常基础、但也非常稳健正确的解法,提高工人的受教育水平,对工人进行技艺培训,让他们直接转入新的工作中来,的确可以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但是,这样的解法速度太慢、培训的周期太少,对于企业来说,与其等待工人培训完成,他们还不如直接招一批新的有能力的工人。
毕竟,哪怕是国有企业,也是要斟酌自身的经营效率的----这么大的基数下,财务资金很难扛得住,尤其是在已经有众多大型项目进行中的情况下。
“您老说的是根本性的解法,但是这个解法的问题您也清楚,周期太少了,我们极可能等不了那么少的时间。”
“我个人觉得,这个问题是一个既需要治本、又需要治标的问题。”
“正如您老说的,工人教育是治本的方法,但在这个方案完成之前,我们还需要来治标。”
反驳胡双友的是一个中年人,名叫楚六合,跟他大气的名字不一样,实际上他是一个瘦瘦小小、文质彬彬的白面书生。
胡双友点了点头,答复道:
“六合,你的观点是正确的,在工人教育完成之前,我们的确需要一定的过渡性手段----实际上不只是发电这个领域,最近几年我们的技艺更新速度太快了,全国几乎所有产业都在进行变革,工人进修速度跟不上技艺更新速度已经非常严重。”
“可以说,我们现在几乎已经是到了生逝世边缘,如果再不进行大规模的工人教育工作的话,那么很快,最多一两年时间内,大规模的失业潮就会到来。”
“这就是所谓的新技艺陷阱----虽然前期我们已经非常努力地在掌握节奏,但这样的陷阱仍然出现了,这是没办法的事情。”
说到这里,胡双友苦笑着叹了口气,开口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