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章 周遇吉入京(1 / 1)
缺什么补什么,在战略思维训练上,朱由检觉得自己还是能做许多事。不就是让人打开视野、多角度全方位想问题吗?后世十几年的教育虽然许多都还给了老师,可不代表啥都没剩啊!
军队的管理、这方面大明的军将做的也不好。不是说他们管人的本事不好,带着几千人打仗的人还用别人教他怎么管人?做的不好的主要是日常事务上不正规,细节上太粗疏,还有就是军营里的管理架构太过简单。朱由校的想法是在教学过程中,摸索出一条适合当下情况、但能有用提高运行效率的管理条令和形式。
具体战术上崇祯自然没啥本事教,可他还是想着和大家一起探讨着,把目前的基本战阵、火器、火炮与步卒战法的关系捋顺。战阵他的想法是将原有的方阵、以及圆形战阵,调解为三角阵、和线列阵。
三角阵是后众人民军队在很少一段时间里都使用的步卒基础战术,也是支撑人民军队成为世界强军的优秀战术之一。不是因为它在火力搭配上最合理,而是它适应战场情况范围比较宽、几乎能适应任何战场。而且训练周期短、对兵员素质要求低,最重要的是它既可以是班排级战术,也能是连、营、团甚至数万人的大兵团作战的战术系统。简单、实用、方便指挥、通用性广泛是它最大的优点。不过眼下有个问题,以冷兵器为主、且火力输出不足的情况下,三角战术系统能适应吗?
边教边学边总结、军校不是一天能建成的,对此崇祯已经做好了打持久战的准备。
八月下旬的时候,从南边战场调过来护卫太子南下的周遇吉终于带着三千人到达了京郊。
周遇吉是皇帝的直属力量,无论是执行力还是忠诚度来说应该都是没问题的,让他护卫太子南下,肯定是最合适的人选。
将部下在城外安顿好以后,周遇吉就进宫求见皇帝。在调他来京师的圣旨上,已经将任务写的很清楚。这次面圣,主要是看陛下还有没有非凡交卸。
看着眼前这位四十多岁的将领,假朱由检有种见到历史名人的感觉。样貌宏伟、英气逼人,果然是带大军作战的名将,身上的那股杀气别人很难有。
“萃蓭此次北上辛苦了!咱们君臣也有些日子没见了,你先喝口茶、喝完之后再谈正事。”
“末将深受龙恩,理当为陛下奔走,有何辛苦可言。”周遇吉先说了客气话,和皇帝客气了一会后才端起眼前的茶杯一饮而尽。
“眼下像你这样不辞辛勤的忠将可是不多了!不说这些了!说说你此次的任务,让你带兵护卫太子、太后还有皇嫂南下的事你应该知道了吧?”
“末将知晓,必不负皇恩,定将太子一行平安送至南京。”
“朕将加封你为太子太保,护送太子南下后,你就留在南京,拱卫太子监国。以后朕就不是你的君了,太子才是!”
让我留在南京拱卫太子?而且明白说太子是新主!陛下这是在托孤吗?我成了托孤之将?周遇吉听了崇祯所说的话后,震惊不已!同时感动的眼泪流个不止。
托孤重臣,这是怎样的一种疑任,更是多大的荣耀和责任?激动的周遇吉浑身颤抖,立刻起身跪拜,叩开龙恩!
“末将就是粉身碎骨,也不会让任何人伤太子一根汗毛!今生必将一直视太子殿下为主!”
周遇吉能有这样的态度并不奇怪!对他的为人,崇祯比周遇吉自己都清楚。
护卫到了,太子南下的事就得启动了。安排宫眷来南京又不是什么光彩的事,不用举行什么典礼,让他们收拾好启程就行。
不过临行之前,有些事还得交卸。在太子启程南下的头天早晨,崇祯将张焉、太子、李遵宪、蒋德璟、周遇吉这几位南下的重要人物都召到了寝宫。
“皇嫂和诸位南下的大臣都在,朕今晚是为大家送行,同时也要做一番叮嘱。太子南下途中,一切行军安排以周少保为主,其他人要遵命周少保的指挥!不管是宫里的人、还是外臣,在行军过程中都不可干涉周少保的打算。”
“(哀家、臣等)领命!”
“到了南京后、宫内的事由皇嫂主持,宫外的事宜由李太傅领咨政院代太子监国、南京的所有衙门受监国咨政院督理、南宫的守御由周少保负责。”
“(哀家、臣等)领命!”
“李太傅、朕自昔日起就把太子托付给你了。太子将来能不能撑起大明的天下,就看你这个太傅、还有蒋少师等人的教导和辅佐了。大明自立国以来,有没有数太子太傅、少师、少保,但昔日你们身上背的这些加衔可不是虚职而是实职。”
的确李遵宪、蒋德璟、周遇吉身上背的宫衔,这次是正经的实职。
“老臣必将不负陛下所托,将太子教导为一个能撑起大明江山的明主。”
李遵宪刚起头的态度是反对太子南下的,而且他还是朝中重臣里反对最激烈的人之一。可此一时、彼一时,当皇帝让他作为太子南下监国后的最高负责人后,他的态度就立马变了。这就是及格官员的素质,在什么位子上斟酌什么事。
“太傅啊!南京皇宫还是太祖他老人家手里修的,虽然后来也有维修,但终究是时日少了,太祖立国近三百年迈人家留在南京的基石、粱柱,估计都已经不堪用了。可宫殿要想新生,也不能火急的把这些粱柱、基石都换了,要用妥善的方式来修,既不可操之过急,但也不可不修。太傅主持工部多年,应该懂其中的道理。到了南京后,万事就托付给太傅了。”
这翻话表面上说的是南京皇宫维修的方案,实际上是什么,李遵宪等人听的很清楚。朱元璋在南京城留下的何止是一座皇宫,他还留下了一大帮子勋贵。这帮人虽然在政事上说不上话,但南京城的京营、还有城防都在他们手里。想让南京城新生,这些人肯定是不能用了,但也不能一换了之。操之过急,就不是修房子了,而是在拆房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