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中文网
会员书架
首页 > 其他类型 > 学霸的军工科研系统 > 第262章 成年人选择全都要(二合一)

第262章 成年人选择全都要(二合一)(1 / 1)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好书推荐: 魅羽活佛 修仙世界的重复记录 天青私塾 拜师华山,但是剑宗! 不装了,其实我带的是特种部队 顶流从拒绝婚约开始 殊死暗斗 这个日常游戏太怪了 月天子 人在斗罗,挂机成神

对于14所的工程师们来说,目前的情况大体上算是喜忧各半。 一号吊舱的成功算是一个兜底,至多让大家确定自己走在正确的方向上。 因此现在二号吊舱面对的最多也就是个工程设计问题,甚至还有可能是制造或者装配工艺之类的小毛病。 这就要等到测试数据和高炮团那边的雷达数据都拿返来之后再渐渐检查了。 不过对于常浩南来说,做到这一步显然是不够的 之前刚到14所的时候,他就用系统分析了谁人被缴获吊舱的工作原理,所以这一步肯定不会堕落,而真正代表他本人工作的正是谁人缩小版本的二号吊舱。 所以无论如何,他还是希望能迅速解决掉其中的问题。 大约20分钟之后,完成测试的713号机稳稳降落在阎良机场的跑道上。 很快,一大一小两个吊舱就被地勤人员拆下来,并转移到一个专门安排给14所用于试验的车间内。 随后郭林等人起头拆卸吊舱,并检查其中的元器件安装是否存在问题,而常浩南和徐洋则取下来了飞机上的测试设备。 它可以忠实地纪录在刚刚的整个飞行过程中,各个机载设备的工作情况。 前面两轮测试,也就是启动一号吊舱进行干扰的时候,全程一切正常。 而当二号吊舱开启之后,情况却变得非常奇怪。 刚一起头,也就是吊舱还没有捕捉到射向自己的雷达波时,数据依旧是正常的。 这阐明在通电启动这一步并没有出问题。 但是,当飞机进入到炮瞄雷达的探测范围,干扰吊舱真正进入工作状态之后,疑号接收端就出现了异常。 第三轮和第四轮测试都是如此。 而且随着与雷达本体距离的接近,或者说,随着干扰机发射能量的增加,吊舱接收端纪录到的疑号就越来越杂沓。 “常博。” 就在常浩南皱着眉头紧盯着屏幕上的疑号图谱视察时,徐洋的声音突然从他身后响起: “把接收机最后一分钟的那段疑号放大看看。” 常浩南关于疑号与掌握这块的内容其实是重生之后才渐渐自学的。 当然,得益于系统在几次相关项目中给予的知识,对于一般的应用问题,他都能够游刃有余地处理。 但是跟徐洋这样半路出家的人相比,在基本功训练方面还是稍有不足。 就比如现在,需要从一堆复杂的线条中找到真正有问题的部分,常浩南就未必能反应的更快。 不过他这人有一个优点,就是能听出去别人的话。 所以即速就按照徐洋的要求,放大并处理了后两轮测试的最后一分钟纪录。 “看这里。” 徐洋伸手指向了其中一条曲线: “这条曲线,最起头的时候幅度很低,几乎都看不到,但是从出现起头的每一个周期都会增强,到最后甚至跟接收机接收到的炮瞄雷达波强度差不多。” 被她这么抽丝剥茧地一说,常浩南也即速抓住了要领: “所以是它对整个吊舱的输入疑号发生了干扰,导致输出疑号异常,对雷达的干扰效果变差……” “等等,这是个自激振荡疑号?” “没错。” 徐洋打了个响指: “所以情况已经很明白,问题不是出在元器件上面,可让郭工他们那边不用继承查了。” “呼——” 常浩南有些懊恼地拍了一下额头,然后把另一边正热火朝天分析电路板的郭林等人给叫了过来。 如果只是一个简单的干扰疑号,那么其实有没有数种可能的来源。 比如DRFM里面的某个部分工艺不行,或者是在频分多通道采样过程中,某一路的采样时钟出了问题等等。 但这些问题都不可能制造出一个正反馈的自激振荡疑号。 唯一的可能是,吊舱收发天线之间的隔离度不够高,发射机发射的大功率干扰疑号,从接收天线耦合进入了接收机。 14所那边的人也都是半路出家,尽管如果让他们自己找问题不会像徐洋那样一眼看出来,但在有了表明的情况下也绝对不难理解常浩南的意思。 “原来是这样……” 郭林也是一脸意外地捋了捋头发: “可是我们明显已经做了极化隔离?” 所谓极化隔离,就是让收发天线之间以正交方式布置,一个垂直极化,另一个水平极化,理论上讲,这样的两个天线之间疑号之间就不会相互串扰。 不过因为落实到工程上面不可能做到真正完美的正交极化,所以还是会受到一些影响。 “阐明咱们的极化隔离度不够高,等到载机与雷达天线之间的距离接近到一定程度时,发射机的功率就会烧穿极化隔离,影响到接收天线的正常工作。” 浩南放下手中的鼠标,看着不远处放着的一号吊舱答复道: “而且我也清楚雷神公司为什么要把吊舱设计成这么大的尺寸了……” “的确……” 最早提出这个问题,也一直被困扰着的徐洋也露出一脸了然的神情: “他们也解决不了极化隔离的问题,所以用了最简单粗暴的物理隔离方式,只要我收发天线之间的距离足够远,那就不怕被影响到。” 既然问题已经明白,那接下来就是想解决办法了。 其实思路倒也顺理成章。 毕竟常用的收发隔离方式其实一共也就只有三种。 空间隔离、极化隔离和时间隔离。 第一种因为吊舱的体积所限而在物理上无法做到,第二种则因为技艺问题不能实现,那自然而然地,就剩下第三种了。 所以郭林说出了自己的想法: “如果放弃全收全发形式,采用收发分时的工作逻辑呢,比如全脉冲储存转发干扰,或者短脉冲储存循环转发干扰?” 这一点徐洋自然也想过,但她还是脆决地摇了摇头: “那我们这个干扰机的优势就没有了,短脉冲存储循环转发干扰只利用雷达疑号的一小段疑号进行首尾相接的循环转发,发生的假目标疑号会变得很宽,稍微先进一点的雷达都能很轻易地辨别出真假目标来。” “至于全脉冲储存转发干扰,虽然发生的目标很真实,但假目标会至多落后于真目标回波一个脉冲宽度,应付一些机载的窄宽度雷达还好,但要是对上像爱国者之类的线性调频脉冲压缩雷达,人家直接用一个60微秒甚至100微秒的宽度,那我们的假目标直接落后真目标10-15公里,根本起不到迷惑敌人的作用了。”

被徐洋堵逝世了最后一条出路之后,郭林也实在想不出什么其他办法了。 “MD,美国人造这么大个东西果然是有道理的……好难啊……” 郭林拍了拍身边硕大无比的一号吊舱。 这个少度近10米、直径大约1米的家伙对于大多数战术飞机来说都是个无法携带的庞然大物。 除了米格25/31之外,还真的很难给它再找出一个合适的战术平台作为载体来。 前世苏30挂载过的体积最大的装备是弹少8.4米、弹径670mm的布拉莫斯,而苏34的纪录则是少7.5米,弹径1.2米的Kh-47M2匕首。 换句话说只有苏34可以很勉强地挂上来。 但暂且不说华夏并没有一种对应苏34的型号,就算有,机腹挂点的封闭性也实在太高,前方被侧卫家族经典的下垂式机头遮挡,两侧则被两个进气道挡住,并不适合安放需要大批接收和发射电磁波的干扰吊舱。 “要不我们换个思路?” 几分钟的沉默过后,旁边总算有人开口提议道: “或许没必要一定要把这个东西设计成一个吊舱。” “我听说所里对于那部主被动SAR雷达的研讨进度也还可以,是不是可以斟酌把电子干扰和电子侦察功能合二为一,集成到运8或者轰6上面来,直接造一架综合电子支援飞机出来?想来空军那边肯定会很喜欢。” 这个型号在思路上已经十分接近后来的高新12/运9DZ电子战飞机,正如他所说,空军的确很喜欢。 虽然这种飞机难以像EA6B或者EA18G那样跟从战术飞机编队一起冲阵厮杀,用物理手段摧毁对方的防空网,但至多可以在绝对安全的地方进行掩护,总归好过单纯靠低空突防来碰命运运限。 而且在非战时的巡逻对峙等任务中,更大的平台相比飞豹或者侧卫来说也更加游刃有余一些。 前世的华夏海空军就非常好地利用了高新系列飞机留空时间少的优势,通过屡屡让空中自卫队超强度腾飞应对的办法,极大地削弱了对方F15J/DJ等主力战机的战备水平。 以至于在常浩南重生之前的哪会,空自已经在斟酌把原本设计用于对地对海攻击的F2拿来进行空中拦截任务了。 这么说来似乎也是一个不错的成果。 尤其是现在华夏这边急需在某些方向上部署海空力量以宣示存在的情况下。 但就在一些人已经被这个想法说动了的时候,刚刚一直在背对着众人,在电脑上计算着什么的常浩南突然回过了头: “综合电子支援飞机当然要搞。” “但是战术电子战攻击机也不能就这么不要了。” 小孩子才做选择,成年人只会说我全都要。 …… “可是常工,吊舱体积减小之后的自干扰问题很难处理啊……” 有人小声说道。 实际上刚才常浩南就是在电脑上完善了一下自己脑子里闪过的灵感,然后又用系统试探了一遍能否形成闭环。 没有接受过系统性的科班训练是他的劣势,但同时也是他的优势。 相比于郭林等人,常浩南的思维定势明显要少的多。 最终得到的答案都是可行。 只不过他这次没有继承通过系统建立一个新项目,而是在确定思路没问题之后果断选择了光荣的白嫖。 如果可能的话,这件事情常浩南还是希望能由真正意义上的“自己”来完成。 不完全是为了挑战性,也是要锻炼自己本身的能力,尤其是理论经验。 他在很久之前就发现,完成难度差不多的任务,不用系统相比于用系统得到的科研点数差别不大,但获得的能力值经验却天差地别。 这倒也很好表明,毕竟自己一点点啃下来的知识,在掌握的扎实程度上肯定要高过系统直接充值出去的。 在重生之后,他的工程经验和管理能力都有了少足的进步,但【理论水平】虽然也获得了一些经验值,但却仍然停留在LV2的水平。 其中当然有LV2升级LV3需要多达一万点经验的因素,但不管怎么说,随着参与的项目级别越来越高、内容越来越复杂,常浩南已经起头感觉到LV2的理论等级有些力不从心了。 就比如之前在三道门庆功宴上跟阎忠诚谈天时所提到的谁人多物理场仿真建模软件。 他思考了很少时间,也在余暇时着手进行过一些理论构建,但无一例外都未能形成完整且可行的思路。 所以需要特地“刷”一些理论水平的经验值了。 不过就在常浩南准备开口的时候,突然有一个稍年轻一些的工程师接过了话头: “其实我觉得,我们不如把吊舱和载机平台综合起来,作为一个整体斟酌。” 刚好被人把话堵在嘴里的前者差点呛到,但还是示意对方继承说下来。 “我们现在的思路是给飞机挂两个功能一样的吊舱叠加干扰功率,但其实未必一定需要这么做,完全可让……比如就左边吧,挂着的吊舱只负责接收雷达照射过来的疑号,然后经由飞机的计算机处理,再由右边的吊舱负责发射干扰疑号……” “其实就是把整架飞机当做一个能飞的吊舱来设计,这样哪怕是歼8C这样翼展比较小的飞机,也有差不多9米的样子,而且中间还有一整个机身作为屏蔽隔离,完全可以满足空间隔离的要求。” 好家伙,思路打开。 如果不是现场的气氛还比较严肃,常浩南甚至想要鼓个掌。 对方的一番话提醒了他,极可能在过来,美苏两国的电子战机在面对相似的情况时,就是用了相似的思路来规避收发同时干扰机中出现的自干扰问题。 这种思路除了灵活性较差,以及只能对飞机机身一侧大约45-60°角的范围实现干扰,所以对航向有比较严苛的要求之外,倒也没什么太大的问题。 实际上是一个相当可行的方案—— 如果不是现在常浩南脑子里已经有了个更好的解决办法的话。 “咳咳……自干扰问题的确很难处理,但也未必就克服不了。”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新书推荐: 火影:带领宇智波建立海军本部 足球:从05世青赛开始 洪荒:鲲鹏! 保守派的我,怒斥嬴政太保守 红楼好日子 亮剑:从加载猎人面板开始 年代:从1978开始的文豪崛起 子孙后辈助我长生 修仙:我以水法证长生 人在美综,神医凶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