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一百八十章 做戏(1 / 1)
重生之资源大亨 !
一手胡萝卜一手大棒政策,人尽皆知,但是你不得不启认,越简单的规则也越实用!塞列兹诺夫和米列夫斯基这样上道,方明远自然也要给予他们一些甜头,让他们对未来充满了希望,这样的话,他们才会更好地执行双方达成的合同。当然了,这也是因为,方明远所拿出来的这根胡萝卜对于两大家族来说,的确是充满了实际诱惑力!
俄罗斯就不用说了,那原本就是乌克兰农业的传统市场。两大家族对于华夏市场更是垂涎三尺。十三亿人口和不停增少的国民生活水平,使得它成为了世界上最大的一个农产品进口市场。无论是乌克兰的哪一种农产品,只要得到了华夏市场的认可,就乌克兰的产量,华夏可以轻而易举地消化掉,就像在沙漠中滴下了一滴水一般。
只要想想,在来年,华夏就能够进口大豆数以千万吨计,而它自己本身还是大豆的重要生产国,就可以想象其他农产品要是能够得到华夏市场认可后的景象了。乌克兰完全可以大力地发展农业,就是重新回到历史的巅峰产量,也不可能满足华夏旺盛的需求。
但是,华夏的农产品市场虽然是世界需求最大的市场,但是同时也是世界上比较难以进入的市场。由于国内有着大批处置农业生产的国民,为了保护本国的农业,也是为了保证国家粮食安全,华夏对于农产品进口的管理相当地严格。乌克兰的农产品想要进入华夏市场,那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但是塞列兹诺夫和米列夫斯基两人却觉得,乌克兰农产品想要从外界强行打开华夏的市场大门,肯定是不容易,但是如果说有方明远从中使力,内外合营,那就完全不一样了。
只要一想想如果说未来乌克兰的农产品能够畅通无阻地进入华夏市场的美好结果,两人就激动地身体都微微发抖,那可是一个对于乌克兰出口农产品简直如同无底洞一般的宏大市场!
看到两人兴奋的眼神,方明远心中暗笑,在宏大的利益面前,还能够保持着一颗静谧的心,就是自己也做不到,何况身家财富远不及自己的塞列兹诺夫两人。不过他也不是在空口白牙地为他们两人构建空中楼阁,方明远是真的觉得,适当地放开主粮的进口,在国际市场上,粮食处于低价的时期大批吸纳,从而减轻国内的土地耕种压力,也是一件大有可为的事情。
十三亿人口的吃饭问题,给这个国家带来了很严重的问题,华夏的土地面积虽然在全球名列三甲,但是要说到适合农业生产的耕地面积,那就大大的缩水了,有数以百万平方公里计的土地不适宜进行耕种。为了满足十三亿人口的饭碗,也为了保证国家粮食安全,国内的大部分耕地这些年以来,可以说是“穷其地力”!
许多国家为了保证耕地的产出都实行了土地休耕政策。在华夏,古代时期原本也是有土地休耕的,但是随着人口的增多,土地越来越告急,后来轮作制就取代了原本的休耕制,即通过各类农作物的轮作,使得即便土地不进行休耕,其肥力也不会耗尽。但是随着后来为了保证十三亿人的口粮,土地很难得到休息,而因为人工成本的继承下跌,有机肥也得不到大批推广,只能大批地使用化肥,可以说,这是一种对于耕地的掠夺式耕种。
而这样过度开发,过度催生土地的产出,会引发诸如耕地板结、沙化、酸化、重金属污染等众多的问题,不但造成了一系列的情况保护问题,危及粮食安全品格,还使得耕地的少久利用受上了一层阴影。方明远前世里就曾经听人提到过,原本东北三省的黑土地上有着一米厚的土层,而现在却只是几十厘米了,几乎是以一年一厘米的速度退化,而自然界自然形成一米厚的土层可能需要数千万甚至于上亿年!所以,方明远觉得,妥当利用国际粮食市场上的粮食供给,让国内部分耕地按打算适当休养生息,同时也改造那些受污染的土地,是对子子孙孙们的负责任做法。而且,进口海外便宜的粮食,总比拿着大笔的外汇来购买美国国债为美国经济发展做贡献要好。
当然了,要做到这一点,政府需要做的工作还有许多,还有许多的前期工作要做到位。更重要的是,绝对不能够像铁矿石和大豆那样,将国际市场上的价格话语权拱手相让。否则的话,就不是为国民牟福利了,而是将本国辛辛苦苦积聚下来的财富,让与这些跨国粮食巨头了。
而且,方明远觉得,从海外进口粮食也是平衡国际关系的重要办法之一,在欧美国家,农民的选票向来都是各政党极其重视的一块,而且这些国家农民也不像国内的农民,代表着弱势群体,政府要是引起了农业人士的广泛性不满,那么距离倒阁都可以说是为期不远了。所以,选择哪个国家的农产品,购买多少,这都是大有操作的余地。尤其是像乌克兰这样的小国,华夏完全可以将其农产品的出口吞掉大半甚至于全部揽下,三五年之后,乌克兰政府要是想和华夏政府掰掰腕子,都得斟酌斟酌要是华夏不再进口其农产品所可能带来的严重后果。
这些想法,方明远自然是不会对塞列兹诺夫和米列夫斯基两人诉说。
宾主尽欢而散,但是在送他们离开的时候,无论是李馨彤还是塞列兹诺夫两人,都是脸色阴沉,而果然不出所料,塞列兹诺夫和米列夫斯基两人在早晨就得知,已经有人将他们半途会见尼古拉乌的消息传了出来,不禁两人心中是暗自后怕。要是当时两人不对方明远说实话,就算是下午双方言谈甚欢,这笔合同最终肯定也是要再生波折的。心中对尼古拉乌和佳吉公司,禁不住更是多了几分恼意。这样一来,对于方明远所提到的,要他们赞助迷惑佳吉公司的做法,又多了几分认同。
尼古拉乌和里德诺各搂着一名美女,正在酒吧享受着香香港的夜生活,也在等待着结果。里德诺看了看表,取出了几张钞票,随手塞给了两人身旁的女人,打发其离开,算算时间,塞列兹诺夫两人也应当知道消息了。他们已经知道,塞列兹诺夫两人与方明远之间的谈判,似乎谈得并不兴奋,而这恰恰就是他们的机会,只要给上面再添上一把火……
其实倒也不是尼古拉乌多么看重乌克兰的这些大豆,以佳吉公司的能力,早就在美国和南美地区收购到了天量的大豆,不管是转基因的,还是非转基因的。而是佳吉公司要借此事给方家一个警告,这也是其他跨国粮食巨头一致的意见。方家在电影界中呼风唤雨,他们只有没有可奈何,但是方家既然要介入与农产品有关的产业中,那么他们也不介意给方家设些绊子,找些麻烦。来而不往非礼也的道理,可是放之四海皆准的。只不过是因为此时刚好是尼古拉乌在香港,所以这件事情就由他来做。
果然,只过了几分钟的时间,尼古拉乌身上的手机就响了起来,来电话的人正是米列夫斯基。
“尼古拉乌师长教师,你们这是什么意思?”米列夫斯基电话里的口气充满了怒意,一开口,开门先山式地就质问道。
“米列夫斯基师长教师,你这话是什么意思?我听不懂。”尼古拉乌也毫不游移地反问道,这种事情,只要逝世不认帐,米列夫斯基他们除非能够得到确凿的证据,否则的话,就是一笔糊涂账。
“我们在车内碰头的消息不是你们传出来的吗?如果说你们觉得这样就可让我们屈就,那我告诉你,你们想错了!”米列夫斯基怒吼道。
尼古拉乌故做吃惊地道:“你说什么?我们碰头的消息传出来了?这可太糟糕了!”
“消息不是尼古拉乌师长教师你们放出来的吗?”电话里,米列夫斯基沉默了半晌,再说话的时候,语气已经缓和了不少.
“不是我们!”尼古拉乌斩钉截铁地道。严格地来说这个消息也的确不是他们散播出来的,他们只不过是将这个消息告诉了受山都公司,其余的事情就不用他们操心了,受山都公司自然会找人安排地妥妥当当。而塞列兹诺夫他们与方明远会晤一事,原本就是受山都公司通知的尼古拉乌他们,尼古拉乌向他们通知一声也是情理之中。所以尼古拉乌答复的时候,一点都不觉得心虚。
米列夫斯基的口气随之又缓和了几分,但是仍然很生硬地道:“那打扰尼古拉乌师长教师了。”然后挂了电话。
尼古拉乌和里德诺相视而笑道:“我敢打赌,一会塞列兹诺夫谁人老家伙还会打电话来。”R1152